发布时间:2022-12-06浏览次数:968
中新网深圳11月5日电 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的2023年学术年会暨“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2023年11月4日—5日在深圳举行,来自全国高校系统、党校系统和科研院所近300位专家学者参加会议。本次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和深圳大学共同承办。这次年会同时得到国家社科基金社团活动资助。
由中国政治学会主办的2023年学术年会暨“全过程人民民主与中国式现代化”学术研讨会2023年11月4日—5日在深圳举行。主办方供图
中国社会科学院秘书长赵奇在致辞中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包括政治学工作者在内的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切实增强做好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切实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系统化研究、学理性阐释,真正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忠实践行者、积极宣传者。广大政治学工作者要提高站位,以政治学的特点和优势“讲政治”;找准定位,加快构建中国政治学“三大体系”和自主知识体系;明确方位,聚焦全过程人民民主和中国式现代化等重大议题,为其现实发展提供有力的学理支撑和智力支持。
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张玲在致辞中指出,要充分结合中国政治实践、中国优秀传统政治思想和世界政治文明成果开展研究,努力揭示中国政治实践所标识的人类政治发展的新方向,推动优秀传统政治文化与现代政治文明相适应,在文明互鉴和理论对话中展现出中国政治学的研究特色和学界担当。
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代表学会李慎明会长对年会的召开表示祝贺,对各位代表表示欢迎。张树华在致辞中提出,中国的政治学人有志气、有骨气、有底气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讲好“中国之治”的故事。一是要把握世界历史发展大势,坚定政治自信、价值自信,保持战略定力。二是肩负起构建中国政治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学术使命,从“大政治学”出发,解码中国之治,提炼中国之理,构建中国之学,弘扬中国之道。三是向世界讲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故事。
中国政治学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研究所所长张树华在年会上致辞。主办方供图
深圳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汪永成在致辞中回顾了深圳大学的创办历史以及成立政府管理学院的目标和设想,强调后者是深圳大学优化学科布局,打造学科特色,加快学校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学院将立足深圳,扎根湾区、面向世界,紧密结合国家战略和城市发展需要,紧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粤港澳大湾区的“双区”驱动、“双区”叠加、“双改”示范的重大机遇,按照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的路径,推动学院的全面发展。
在学术报告环节,中国政治学会会长李慎明作了题为“牢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视频主旨报告。他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方法论和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具体体现在“六个必须坚持”上,即必须坚持人民至上;必须坚持自信自立;必须坚持守正创新;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必须坚持系统观念;必须坚持胸怀天下。“六个必须坚持”之间不是并列关系。首先,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是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根本立场,是其他五个必须坚持的方向和灵魂。第二,“六个必须”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兼容、相互贯通、相互依存。第三,学习运用“六个必须”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为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服务。第四,“六个必须”既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基本原则,又是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基本指针。
大会发言阶段,香港中文大学荣休讲座教授王绍光围绕“中国共产党与‘民主’概念的生成”,中国世界政治研究会会长黄平围绕“现代化:从英美与中国的比较角度看中国式现代化的正当性”,深圳市社会科学院党组书记、院长吴定海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圳探索”,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张明军围绕“新技术革命与中国式现代化的时空转换”,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时和兴围绕“论全过程人民民主在基层的均衡发展”,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唐亚林围绕“人民监督与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双重动力机制塑造”,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张师伟围绕“全过程人民民主理论的世界观基础和方法论创新”,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熊易寒围绕“民主的邀请:迈向政府与社会的价值共创”分别进行了发言。
圆桌会议阶段,陈井安、程竹汝、韩冬雪等10位专家学者围绕“中国特色政治学的发展与创新”进行了讨论发言。专家学者的发言主要围绕中国特色政治学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内容等方面展开。
本次会议共设置7个平行论坛,主题分别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与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比较视野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政治学发展与建构中国特色政治学的自主知识体系、政治学新学科新方法、政治思想史研究、公共政策与中国之治、深圳改革开放与中国式现代化,7个平行论坛共涉及29个议题,涵盖了中国政治学界近年来的主要细分领域和研究热点,200多位专家学者发表分享了他们最新的研究成果。(完)
本报上海11月4日电(记者任鹏、颜维琦)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在即,上海市商务委、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等部门以及各区政府成立工作专班,正在推动形成“大额刷卡、小额扫码、现金兜底”支付服务体系,努力为进博会提供安全、便捷、高效的支付环境。
据了解,为提升境外来沪人员的支付服务体验,目前上海已开通外卡POS机超3.6万台,实现商业、文旅、机场车站三大场景重点商户全覆盖。
当前在进博会场馆国家会展中心,需要凭证件通过的区域,记者看到,53家商户已经全部开通外卡POS机,实现外卡支付受理全覆盖,商户可提供维萨、万事达、大来、JCB、美运等外卡收单服务。
不只是在进博会场馆内,目前上海3万平方米以上商业综合体和特色商街、超市卖场便利店、离境退税商店共开通外卡POS机超3.5万台;三星级以上饭店、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电影院共开通外卡POS机500余台;虹桥机场、浦东机场、铁路虹桥站、铁路上海站共开通外卡POS机近700台。
据悉,目前进博会场馆国家会展中心和“吃、住、行、游、购、医”等各大场景商户均支持受理多种移动支付方式,以满足来沪境外人员日常消费支付需求。
来沪境外人员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就近便利获取人民币现金。目前上海全市已有超8000台ATM机可受理外卡支取人民币现金;有超3500个中资银行网点可办理人民币现金业务;有13家个人本外币兑换特许业务经营网点和183家外币代兑网点可办理外币兑换业务,覆盖机场、酒店等重要涉外场景。
此外,来沪境外人员仅提供境外手机号即可注册数字人民币四类钱包。目前,上海市170余万家商户门店均支持受理数字人民币,覆盖酒店、餐饮、零售商户、大型商场和景点。 【编辑:朱延静】